我国尼龙6切片聚合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,经60年发展已成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,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。海阳科技1970年顺应国家“化纤代棉”战略的推行,踏入尼龙6行业,与我国尼龙6工业共同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。
海阳科技尼龙6原料储存中心
资料显示,1958年我国从民主德国引进聚合设备,在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建成了第一套尼龙6切片聚合装置。60年代,我国先后引进部分小型聚合装置,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,到80年代初,先后在天津、锦西及山西榆次、湖南岳阳等地建成了一批尼龙6切片聚合生产企业。
有光尼龙6切片
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,原材料已内酰胺严重依赖进口,产量低、成本高,行业发展缓慢。海阳科技1967年组织专人赴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、辽宁锦州化工厂考察,自己动手,土法上马,新上了一套小型聚合装置,于1970年10月开出,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尼龙6切片聚合生产企业。
八十年代早期尼龙6聚合装置
进入80年代后,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,我国尼龙6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,特别是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,先后从欧洲、日本等地引进了一批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置及技术工艺,如南京、岳阳从荷兰DSM引进的HPO工艺5万吨/年己内酰胺装置,石家庄从意大利SINA引进的甲苯法5万吨/年己内酰胺装置等,我国的尼龙6切片的产量、质量、消耗及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,进入了初具规模的第二个发展阶段。
八十年代早期尼龙6聚合现场
这一阶段,我国的尼龙6工业基本形成了规格、门类较多,民用丝、产业用丝等均可生产的产业结构,尼龙6切片聚合具备了一定规模,但上游原料己内酰胺仍受制于国外企业,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。
七、八十年代尼龙6聚合设备
这一阶段,海阳科技淘汰了土法设备,相继新上了两套尼龙6切片聚合装置,年产能由七十年代的100吨左右发展到九十年代的7400吨左右,于1993年进入中石化南化公司,成为其下属子公司。
中国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恒申控股(来自网站)
自21世纪初到今天,我国尼龙6切片聚合生产呈现国产化进程加快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、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等特征,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。
2002年,中石化与荷兰帝斯曼合作,推动了己内酰胺产业的大发展,尼龙6切片原料依赖进口的现状逐渐被打破。
新世纪尼龙6聚合控制中心
2010年我国己内酰酰胺生产技术封锁被打破,一大批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新上了己内酰胺装置,己内酰胺产量首次高于当年进口量,我国尼龙6工业快速发展,截至2019年,尼龙6切片年产能达380万吨。
新世纪尼龙6萃取、干燥现场
21世纪初以来,海阳科技经历了两次改制,2006年离开南化公司,2020年成为民营股份制有限公司,确立了以锦纶6为主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“中国锦纶行业领跑者”愿景,经历了低成本扩张、转型升级等发展阶段,增建8套大型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聚合装置。
尼龙6切片包装现场
50年的专注发展,海阳科技旗下“海阳”牌尼龙6切片年产能达34.5万吨,居国内行业第三,品种上不仅有大有光、半光等常规品种,覆盖纤维、工塑及薄膜等全应用领域,而且研发的原位共聚尼龙6/66、原位共聚尼龙6有色等差异化新产品,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,跟随我国尼龙6工业共同成长。